廈門申報中國文化歷史名城 古今建築並存的「白鷺之島」

編輯︰豆子

  廈門市,別稱鷺島,簡稱「廈」或「鷺」,據清道光《廈門志》記載,昔日廈門有許多白鷺棲息,故廈門島又稱「鷺島」,白鷺亦成為了代表廈門的象徵標誌。這個小小的城市,不但隱含了許多中國文化歷史遺產,亦是近年迅速發展成現代城市,匯聚了多方文化的重要小城,究竟小小的廈門有甚麼魅力?

 

通過修繕保育 保留傳統中國文化歷史

  廈門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西晉,廈門島建城於1394年明朝時期,蘊含許多中國文化歷史遺產,故廈門市當局有意申報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,一方面加強廈門歷史、文物,建築及文化等各方面的保育規劃。

  另一方面,透過重新修緝歷史建築,探討如何活化這些建築遺產,傳承廈門文化的重要意義。

當代中國-中國旅遊-中國文化-廈門-夜景-1
廈門市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為6,384.02億元人民幣,增長5.7%,居福建省第3位。(圖片來源:abeastinside@Instagram)

中國文化小島 東西方歷史交融的鼓浪嶼

  廈門最著名的景點,一定非「鼓浪嶼」莫屬。

  鼓浪嶼是一個面積不達兩平方公里的小島,雖然小島雖小,但卻五臟俱全,島上交匯了中國文化、華僑文化以及西方文化,形成一個小型的國際社區,被譽為「海上花園」、「萬國建築博覽會」、「鋼琴之島」,並於2017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「世界遺產名錄」。 

  清末鴉片戰爭時期,英軍曾佔領鼓浪嶼,當時許多傳教士在島上興建學校,對當代中國的教育留下重大影響,例如1898年,英國牧師韋玉振與太太到鼓浪嶼傳教時,便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幼兒園——「懷德幼稚園」(現已更名為日光幼兒園)。

航海業成近代發展支柱 支撑中國文化名城經濟發展

  廈門有着不同於上海的近代化模式,上海以對外貿易為發展的主要動力,籨而帶動工業、金融等其他方面,然而,廈門並非如此。

  19世紀末,西方資本主義迅速發展,需要大批廉價勞動力,而當時中國的經濟局勢不穩,大批低收入農民、適販等選擇了飄洋過海,到東南亞地區甚至其他國家任廉價華工。

  近100多年間,由廈門遷移海外的福建人數量高達179萬。這股海外移民潮,大大刺激並帶動了廈門市的近代化,特別是航海業。

  廈門是中國改革開放最早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,發展至今時今日,廈門已從一個毫不起眼的東南小鎮,蛻變成一個創新的創業城市。

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 

  「遙知兄弟登高處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」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》中的詩句,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,就是插茱萸。

  茱萸是一種植物,有吳茱萸、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。古人在重陽節時,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,根據晉代周處《風土記》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,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,以禦初寒消災避難、預防瘟疫等。

  另外,唐代風俗志《歲華紀麗卷第三》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「重九登高」和「菊制齡、萸繫臂」的風俗。

  為何重陽...

中國旅遊|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 中國獨特的「沙漠千湖」奇觀

1:15

春暖花海|西藏旅遊必到林芝花海 600年古樹背後的中國文化

上海武康大樓 匈牙利建築師設計的中國文化建築

九天樓蘊藏的中國文化 迷倒「詩仙」李白的成都風景

我要回應

(可輸入500字)

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,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

WeChat